最近,国家给人工智能产业发了一本“规矩书”,叫做《国家人工智能产业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(2024版)》。这本书可不是普通的书,它是为了让人工智能产业更好地发展,避免大家各玩各的,导致混乱而制定的。
想象一下,如果每个做人工智能的公司都按照自己的规则来,那他们的产品就像是用不同语言写的书,大家互相看不懂,也没法合作。这样一来,成本就高了,效率也低了。所以,国家就站出来,说:“咱们得有个统一的规矩!”于是,《指南》就诞生了。
《指南》说了啥呢?它定了个小目标:到2026年,我们要让标准和产业的创新手拉手,一起往前走。要新制定50项以上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,还得有1000多家企业来学习和使用这些标准,让它们真正帮到企业的创新。当然,我们也不能忘了国际舞台,要参与制定20项以上的国际标准,让中国的人工智能在全球都响当当。
那么,人工智能产业到底有哪些部分需要规矩呢?简单来说,它有四个“层”:基础层、框架层、模型层和应用层。基础层就像是建房子的地基,得有算力(计算能力)、算法和数据。框架层就是盖房子的工具,比如深度学习框架和工具,用来开发模型。模型层就是房子里的各种设计,比如大模型技术。而应用层,就是房子里具体怎么用的,比如人工智能在医疗、教育等行业的应用。
为了让这四个层都能有序发展,《指南》还定了七个重点方向的规矩:
基础共性标准:就像是所有房子的基础要求,得有个统一的模样。
基础支撑标准:专门管数据、算力和算法的,让技术更稳当。
关键技术标准:规范那些高科技的文本、语音、图像等技术,让创新有方向。
智能产品与服务标准:确保智能产品和服务都能让大家满意。
赋能新型工业化标准:帮助制造业变得更智能,提升整个行业的水平。
行业应用标准:不同行业怎么用人工智能,都有个指南。
安全/治理标准:保护人工智能产业的安全,让大家用得放心。
特别值得一提的是,智能芯片和智能传感器也被重点关照了。它们就像是人工智能的“大脑”和“眼睛”,得有个统一的标准,才能更好地合作。
现在,咱们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可是火得一塌糊涂。企业多得数不清,已经超过4000家了。而且,市场规模也是越来越大,2023年都达到了5784亿元,增速还超过13%。生成式人工智能也越来越普及,很多企业都在用,市场规模都到了14.4万亿元了。
所以,有了这本“规矩书”,咱们的人工智能产业就能更有序、更高效地发展,成为世界的风向标!